时间:01-27 20:27:22 浏览:6553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物管公司指南
3.物业管理公司请求判令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合同向其支付物业管理维修费6.8万元及违约金10万元,属于另一法律关系,一审不予合并审理是正确的。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部分不清,判决部分不当,应予纠正。
裁决决议:
综上所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做出判决如下:
1.维持××市××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第一项;
2.撤销××市××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第二项;
3.变更一审判决第三项为:驳回被上诉人××房地产开发公司要求上诉人××物业管理公司偿付承包金和承担违约责任的诉讼请求;驳回××物业管理公司要求××房地产开发公司偿付因少交付物业管理面积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反诉请求。
二、物业管理招标投标争议的解决方式
将以上列举的物业管理招标投标争议进行归纳,大致可分为民事纠纷、行政争议和刑事违法行为三种形式,其相应的处理方式可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对症下药”,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并按法定程序加以解决。
(一)民事纠纷的解决
1.协商和解
当事人在发生了纠纷之后首先应当寻求自行和解,或在第三人的协调之下商谈达成一致意见。双方进行协商必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原则基础之上,通过沟通了解,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来共同承担责任,从而解决纠纷。
2.民事仲裁
纠纷当事人在经过协商调解无效之后,便可进入仲裁程序。
所谓仲裁,是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之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并由第三者做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物业管理招标投标中的民事纠纷同样适用于这一程序。仲裁程序本着意志自治、以事实为依据、独立公正及一裁终局的原则对当事人申请的民事纠纷进行裁决。目前,我国的仲裁委员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有设立,还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有设立,应当说这种安排非常有利于仲裁的实行。
当事人要想进入仲裁程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当事人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达成仲裁协议;②双方当事人共同选择解决争议的第三人进行仲裁;③双方当事人都要受到仲裁委员会裁决的约束。
首先,他们必须达成仲裁协议。所谓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财产性权益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通常它应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②仲裁事项,即双方当事人提交仲裁的争议范围;③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当事人应当避免签订一些模棱两可、无法实现的无效仲裁协议。对于这些内容不明确或无效的仲裁协议当事人可自行完善,也可由仲裁机构或法院协助予以完善。
然后,当事人便可进入仲裁申请阶段。申请时,当事人需递交仲裁申请书。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通知申请人是否受理其仲裁申请,如不予受理,还需说明理由。一旦受理,仲裁庭将提早通知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开庭日期。
当事人在开庭后可提出新证据,可要求进行调查鉴定,还可进行辩论。辩论终结后,将由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仲裁中,申请人与被申请人都应当按时到庭,未经仲裁庭许可不得中途退庭。
当事人在申请了仲裁之后,仍可自行和解或由仲裁庭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则仲裁庭应及时予以裁决。裁决书一经作出即刻生效。当事人若就同一纠纷想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应当履行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若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者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向法院起诉。
3.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是当事人解决民事纠纷的最后途径。当事人可选择对该争议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起诉。
当事人提出申请必须具有以下条件:①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②具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④符合管辖范围。
当事人的起诉可以书面形式,也可以口头形式提起。若以书面形式起诉,则需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写名当事人有关情况、原告的诉讼请求、证据及其来源、受诉法院的名称等内容。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书后,应在7日内做出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并及时通知当事人。若原告对人大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决不服的,可提起上诉。若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决定立案,则应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至被告,并分别告知原告和被告其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同时,人民法院还将审阅诉讼材料,并收集必要的证据。
在做好了上述准备工作之后,法院将正式开庭审理。庭审将经历法庭调查、辩论、评议和宣判几个程序。若当事人对一审裁判不服,可向该法院的上一级法院依法提起上诉,从而进入二审程序。上诉通常需要具备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上诉的实质要件是指法律规定的允许上诉的裁判,包括:①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②第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判决;③按照一审程序对案件再审做出的判决;④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以及驳回起诉的裁定。上诉的形式要件通常包括: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上诉时间及上诉状。
当事人根据规定,可向原审法院提交上诉状,也可直接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对于当事人的上诉,只要符合法定的上诉条件,法院均应受理,并在收到上诉状及其副本之后的5日内将各种文书及证据传送给对方当事人和二审法院,并由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原则上应开庭审理,进行调查询问,核对事实。若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也可直接进行判决。二审判决有三种形式:维持原判、依法改判、发回重审。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因此二审法院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必须履行判决,不得再行上诉。若当事人认为二审法院的判决有错误,只能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法院申请再审。
4.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在民事纠纷处理中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以下10种:①停止侵害;②排除障碍;③消除危险;④返还财产;⑤恢复原状;⑥修理、重作、更换;⑦赔偿损失;⑧支付违约金;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⑩赔礼道歉。
(二)行政争议的解决
行政争议,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的参与者)对行政机关在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中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引起的冲突。对于这种“官民”之争,我国有专门的《行政诉讼法》进行裁决。依照该法规定,通常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大致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三种。
本文关键字:物业管理 物管公司指南,物业管理 - 物管公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