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2:47 浏览:6825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物管经验
其次是注重管理的量化。任何工作要求、目标确定都应千方百计地用数据加发量化约束,量化管理越深入效果越好。制定和落实一个量化指标顶上一百句不确定的金语良言。
再次是强调规范。按程序办事是职业经理成熟的标志之一。如果我们的职业经理至今尚未建立规范意识和理性思维,即使ISO9000、ISO14000全部获得认证,管理效果还是要大打折扣。我们认为:规范管理这个基础平台没有夯实,则人本管理几乎要沦为空谈。
(六)人力资源
应当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在职业经理圈子中已形成共识,但有三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第一,筑巢引凤容易,留凤难。事业感召、情感凝集、待遇合理,每一项都要细致把握。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管理,大企业比文化。当团队大规模扩展后,如何树立企业共同愿景、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从而稳定一批肯干又能干的团队是一项极为现实的挑战。
第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概念。首先是明确团队的经营管理理念及价值观,并尽力使全体员工了解、认同、支持并执行这套共同理念和价值观;其次,建立有效率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一位员工个体;再次,才是招聘、培训、考核、业绩评估等程序。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每一层工作对职业经理的个人素质、功夫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第三,职业经理本人应当是一名称职的培训官。职业经理需要更新观念,员工群体更需要及时充电,而物业管理团队最有效、最重要的培训师应该是职业经理本人。职业经理人要记住这句话:“企业领袖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培养人。”因为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七)成本控制
无论在美国还是香港,评价一个物业管理项目成功与否,除了业主评价和内部审核外,第三个关键因素就是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深圳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纯粹的管理业务中利润率很低,但这并不应该是导致行业盈利能力始终无力上扬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或管理处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的重要原因往往在于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台湾企业家王永庆有两句经验之谈对本行业应有启发:“企业库房的管理搞好了,我保证有10%的利润能冒出来。”“企业经理如果能把人、财、物的浪费压缩50%,这个企业肯定能够盈利”。这两句话可以说将经营管理企业的秘诀一语道破了,也说明成本控制、浪费的控制对于企业有多么重要。
现实情况是,很多职业经理人在张扬其专业化的同时,却连一份专业的财务预算都拿不出,更遑论执行预算和成本控制了。现代物业管理竞争中,指望从客户身上挖掘更多利润难度相当大,职业经理人应当眼睛向内,挖潜增效,通过强化内部管理要效益。预算和成本控制能力应当是职业经理人的基本功。
中国物业管理是个新兴行业,因为它正经历着起步和发展阶段,中国物业管理又是一个传统行业。只不过这个行业要从计划经济快速并向市场轨道。中国新经济体系中,物业管理的需求将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中国物业管理人任重道远,前景辉煌,我们应当也必将能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担。
未来物管企业新型领导者的新角色
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尤其是我国入世后,国外大批物管企业会拥进中国,我们面临到来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组织更是大势所趋。新型的组织需要新型的领导者。领导者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要“身兼数职”,而且要掌握崭新的服务技能。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将是促使他周围的人学习。为此,他要同时扮演以下几种“角色”:指挥官、教练和良师益友。采用何种办法取决于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等几面。
1、知识管家。在信息社会,主要的资源将是知识。而“学习型组织”是由平等协作的知识专家组成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知识工作者。因此,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需要成为“知识管家”:他要激励与协助其下属或同事收集、储存、传播、利用以及创造知识。
2、陪读。领导者要帮助员工确立具有挑战性和可比性的目标,并激励、鼓励与帮助员工去做,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源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通过言传身教,达到共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管理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
3、设计师。“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它的结构、环境、资源、运作方式都不同于传统的组织。领导者要敢于和善于重新定义组织,重构团队与网络,重新制订新办法来挑选、培训员工,制订新的奖惩制度;要带领大家一道制订新政策、战略与原则。
4、协调员。现代组织中,领导者要快速了解公司团队,成为他们依赖的伙伴,合理规划、管理、平衡公司小组,对每个管理者都是巨大的挑战。这要求领导者灵活、细心、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5、啦啦队队长。有活力的学习型组织需要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参与,每个人都当“运动员”,当“啦啦队”。“啦啦队”人数越多,声势越大,组织学习越能顺利实施。虽然不能每个人都参加“啦啦队”,但领导者却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应该为员工的学习呐喊,并且促使组织开展“学习竞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