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深入研究城市空间经济

时间:01-27 20:22:47 浏览:6990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房地产规划


  空间梯度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自城市空间的中心位置往四周形成有规律性的落差,这是生产要素进行集中和扩散时必然出现的现象,这是不均衡的分布又是正常的分布。它表现在集中的密度、建筑物的高度、现代化和繁华的程度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的级差。在进行城市空间整合时,要充分注意这个特点。要把效益高的单元空间放在级差效益高的城市地带,使其相适应,而不是相反。城市经济空间的梯度性,既表现在城市市区,也表现在城市与郊区的范围内,更表现在大的经济区域范围内。这种梯度落差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还会有扩大趋势,只有在其充分发展到成熟时期才会逐渐缩小。但是由于经济空间的"极化"作用,新的"极核"会随时产生,因此新的梯度也会随之产生。这一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社会自然法则,往往会考验一些人的思维能力和承受能力,也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认识城市经济级差空间及其演化规律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事情,如果要绘制城市经济级差等高线图的话(这是完全有必要的),它比绘制地形等高线图要困难得多,迄今为止调查城市级差效益而推出的一些数学模型及其测算结果,即按区划分的城市级差地租、地价与房租、房价等,其精确性远比地理地质工作者测量的地形图要差得多,甚至不可比拟。但是力求精确仍应是努力方向,社会科学和经济学还要继续攀登。

  空间协调 空间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梯度空间的研究与改进都是为了同一目的。除此之外,空间协调也是为达此目的的一项重要内容。什么是空间协调?布局合理、梯度分布就是一种协调。此外,还存在一种物质实体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属于美学范畴的协调。高明的建筑设计师都懂得建筑艺术、建筑美学,设计的建筑物个体都极尽华丽、精湛、美观之能事,但是把这些个体建筑物放在一起与其它建筑物组成一个建筑群体或社区时,如果不是一个"师傅"安排,其美学效果将大为跌落和减色。在这种情况下,再高明的建筑精品往往也难以掩盖城市的杂乱无章。一个城市要想提高和改善市容、市貌,决不是靠矗立几个高层建筑或精雕细刻几座街头小品就能"衬"起来的。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在呼唤城市级(而不是建筑物级)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诞生,也就是以整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建筑设计家的诞生。这种"师"和"家"的功夫主要应放在处理空间协调上。协调产生美。为此要放大景观空间的概念,放弃只在旅游景点上下功夫的老观念,要把整个城市视为整体的景观空间。既要艺术处理建筑物、构筑物造型、色调、装饰相互协调关系,也要艺术处理人工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包括工业空间与农业空间如何接近的问题。"都市农业"的提出就很有道理。有位专家对我说,在北方每个春天绿的最早的是小麦,生命力也强,但是我们有些城市宁肯花钱到外国买籽种草,也不敢想象让"小麦"之类成为城市景观空间的一员。我们经常讲"城乡融合",究竟怎么融合?经常讲"生态城市",究竟应怎么"生态"?其实二者都需要空间协调观点帮忙,在空间协调上下功夫。这既需要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也需要丰富的文化涵养。

  五、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城市空间

  归根到底,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要靠城市绝对空间的开拓,即适当的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大和适当的城市空间的纵向发展。在这方面竟也多存疑虑,"控制城市用地"竟也成了戒律,"防止城市用地浪费"比"防止农村用地浪费"的声浪还要高!事实恰恰相反,农村用地(特别是村镇用地)比城市用地的浪费多的多,而且城市用地的价值比农村土地的价值高出许多倍。作为后者,随手拿过1996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我们得到以下基本数据:全国GDP 58260.5亿元,土地960万平方公里;全国城市地区GDP 52739.3亿元,土地335.5平方公里;全国城市市区GDP 39979.5亿元,土地168.0平方公里。从这极粗略数据可以算出以下比例关系: 占全国土地面积仅28.6%的城市地区,其GDP产出占全国的90.5%; 占全国土地面积仅17.5%的城市市区,其GDP产出占全国的68.6%。

  其实,无论城市地区统计数字也好,城市市区数字也好,都不能完整地代表"城市"土地的真实价值,因为二者包含有相当比例农业用地在内。真正能代表"城市土地"产出意义的只有经过建设投入的"建成区面积"。据95、96两年的统计,全国为20465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21%,就是这个面积的产出数字恰恰缺如。但是,我们不难推测出上述市区的产值,其中大半是建成区提供的,也就是说,以全国国土面积的0.21%提供全国产业约近50%,效率与效益如此之高!什么是"风水宝地"?其实城市土地就当之无愧,什么奇迹都可能在这里发生。但是为什么要扩大这样的宝地,也就是成百倍地提高非城市用地的价值,反而会困难重重?

  这是就一般城市土地而言。如果就不同规模的城市土地而言,土地效益还会有明显的规模级差,即城市越大土地效益越高,而且这种规模级差效益比人口规模级差效益和资金规模级差效益都要大,这也是许多研究成果一再证明了的。举个极端例子,1995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市区面积748平方公里,GDP产值7816万元,平均每平方公里10.45万元;而上海市区面积为2057平方公里,GDP产值19693200万元,平均每平方公里9973.75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954倍。其实,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城市短缺,尤其是大城市的短缺,经济发展的理所当然的要求就是要发展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但是也不知为什么在一些人头脑中折射出来的警语和忠告,却往往是"城市病"、"大城市病"、"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忧患意识截然相反?

  我们说,要拓展城市空间,究竟应如何拓展呢?

  外延扩大城市空间 就是城市空间的绝对增长,这方面不用设任何人为门槛和控制条件。由于城市空间,以建成区为标准,它有质的要求,因此它有自然的门槛和控制条件,就是工程技术力量和投资力量。只要工程技术力量和投资力量允许,城市空间多多益善。也不用愁"侵占"耕地,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再翻一番也不过占整个国土面积的0.42%,还差得远呢!城市"侵占"耕地,耕地再去"侵占"山地,变荒山为良田,后者的潜力更大,这也是城乡土地转换运动的基本规律,也是城乡共同发展繁荣进行空间结构调整的基本出路,何苦不假思索,杞人忧天。

  其实城市空间的横向拓展不一定注定要占耕地。其一,沿海城市扩大海洋空间就十分重要,已有不少沿海省份和城市,响亮提出"再造一个海上××(省或市)"的口号就十分英明;其二,横向拓展既可以连片拓展也可以踊跃式拓展,把真正肥沃的土地留作"都市农业"用地,镶嵌在城市之中,这还是城市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之一,一举两得;其三,不少中小城市是近山靠山的,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完全可以回避侵占良田,而更多利用山地。

  城市空间拓展还有纵向发展的潜力。即适度提高楼层的高度和开辟城市地下空间。地下通道、地下商店、地铁的修建已为许多城市所接受,今后还应适当发展。凡物有利有弊,应适当结合,调和利弊。

  我们常说,城市经济发展要有新增长点。现在看,这个新的增长点不能仅仅限制为产业范畴,同时它也是空间范畴。也就是说,产业新增长点与空间新增长点应统一起来,前者需要后者的支撑,否则实现起来是困难的。

  内涵扩大城市空间 正像内涵扩大再生产一样,内涵扩大城市空间潜力巨大,也十分必要。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是必须首先提到的。但对我国现有城市现状要做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城市空间地、三不管地提高其利用率,减少空间浪费是必要的,但也有一些利用过度的空间,必须负向调整,最突出的是城市道路空间的利用,经常超过其正常负荷能力,反而产生外部负效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空间  房地产规划房地产规划

《继续深入研究城市空间经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