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6:31 浏览:6334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施工管理
4)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长度不应小于10d。
5)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
6)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焊条标准的有关规定。
7)受力钢筋焊接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
8)电弧焊接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9)焊接时,焊接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设施,环境温度在5℃~-20℃时,应采取技术措施;低于-20℃进,不宜施焊。
10)焊接完成后,应及时将焊皮敲掉。
27、如何防止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理超过规范规定数值?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在同一个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超过规范所规定的数值,该截面成为薄弱环节。
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忽略了钢筋接头错开。
2)原材料长度使得钢筋接头错不开。
3)分不清钢筋的接头处在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3、预防措施
1)配料时,将钢筋分号,特别注意每组钢筋的搭配。
2)分不清受拉或受压时,接头设置均按受拉区的规定设置。
3)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后才发现接头未错开,一般重要构件应拆除返工,如属一般构件,则可用加焊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
28、如何防止钢筋骨架变形?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钢筋骨架在装卸、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发生扭曲,外形尺寸或钢筋间距不符合要求。
2、原因分析
1)成型钢筋堆置过高,底层钢筋压弯变形。
2)搬运频繁。
3)运输工具不当。
3、预防措施
1)成型钢筋堆放要整齐,不宜过高,不应在钢筋骨架上操作。
2)起吊搬运要轻吊轻放,尽量减少搬运次数,在运输较长钢筋骨架时,应设置托架。
3)对已变形的钢筋骨架要进行整修,变形严重的钢筋应予以调换。
4)大型钢筋骨架存放时,层与层之间应设置木垫板。
29、如何避免砼浇筑过程中发生过振或漏振?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在砼浇筑时,由于振捣工人不能准确把握振捣的部位和振捣的时间,使某一部位的砼发生过振或漏振。发生过振时,砼产生离析,水泥浆和粗骨料分离。发生漏振时,砼产生松散,蜂窝、麻面。两种现象不仅影响砼外观,而且砼强度不符合要求,此部位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原因分析
1)砼振捣工人责任心不明确,施工前未接受技术培训。
2)同一部位振捣时间过长。
3)某一部位漏振。
4)砼浇筑厚度过厚,没有分层。
5)振捣器功率小,振捣力不足,振捣器选择不合适。
6)浇筑砼过程中不连续振捣出现漏振。
7)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间距不合理。
3、预防措施
1)对振捣工人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将振捣质量与工资奖金挂钩。要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工人专门进行振捣。
2)浇筑砼时,一般应采用振捣振实,避免人工捣实。大型构件宜用附着式振动器在侧模和底模上振动,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中小型构件宜在振动台上振动。钢筋密集部位宜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实。
3)砼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上下层砼的振捣应叠,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
4)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每一部位振捣完成后应边振边徐徐提出振捣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使用平板振动器时,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为宜。
6)附着式振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
7)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的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8)砼浇筑过程中发生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并充分注意前后浇筑砼的连结密实。若间断时间直超出规定时间,一般按工作缝处理。
30、预应力张拉时,应注意哪些哪些问题?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预应力筋张拉时出现异常情况,如锚垫板变形、梁的起拱不正常、千斤项、油泵等声音异常,锚夹具滑出、千斤顶支架倾倒等。
2、原因分析
1)锚垫板承压面与孔道中心线不垂直,锚具孔与锚垫板未对正,由于张拉力过大造成锚垫板变形。
2)千斤顶回油过猛,产生较大的冲击振动,赞成滑丝。
3)千斤顶或油泵出现故障,声音出现异常。
4)预应力筋被拉断,出现异常声音和梁体起拱不正常。
5)千斤顶支架不牢固。
3、预防措施
1)锚垫板承压面与孔道中线不垂直时,应当在锚圈下垫薄钢板调整垂直度。将锚圈对正垫板并点焊,防止张拉时移动。
2)千斤顶给油、回油工序要缓慢平稳进行。要避免回油过猛。
3)张拉操作要按规定进行,防止预应力筋受力超限发生拉断事故。
4)油泵运转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车检查。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旋扭。
5)在测量伸长及拧螺母时,要停止开动千斤顶。
6)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染端垫板接触良好,位置正直对称,以防止支架不稳或受力不均倾倒伤人。
7)张拉或退楔时,千斤顶后面禁止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楔块弹出伤人。
31、预应力张拉时,对锚具、夹具有什么要求?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锚具、夹具不合格,在预应力张拉时会发生滑丝、断丝,锚固质量无法保证,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也就无法保障。
2、原因分析
锚具、夹具不合格的原因一是生产厂家原因,二是进场后没有检验。
3、预防措施
1)锚具和夹具的类型须符合设计规定和预应力钢束张拉的需要。
2)用预应力钢束与锚夹具组合件进行张拉试验时的锚固能力,不得低于预应力钢束标准抗拉强度的90%。
3)锚具、夹具须经过有资质的权威专业技术部门鉴定和产品鉴定,出厂前应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供质量证明书。
4)锚具、夹具进场时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5)对锚夹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应根据供货数量和使用情况确定是否复验。
32、预应力筋张拉时发生断丝、滑丝怎么办?
1、质量问题及现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施工管理,工程建筑 - 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