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6:57 浏览:6963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物业管理知识
高校物业管理是对学校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 各类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高校物业管理是对房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改革,不仅关系到把高校后勤改革推向社会,进行专业化经营服务, 而且还关系到我国高校能否尽快与国际教育、经济接轨,实现良性发展。因此,高校应当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完善物业管理,进一步深化高校住房管理体制改善,推动高校综合体制改革。
1、高校物业管理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没有实行物业管理,而是沿袭传统福利型住房制度下的单一行政手段的住房管理。少数已实行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也还没有纳入真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体系,房产管理的改革多停留在管理权制的调整上,经营管理功能尚不能体现,服务的宗旨也未能真正体现。
1. 1、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仍然采取的行政管理为主的方式, 由于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尽管近几年许多高校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在管理层次上没有突破,物业管理人才缺乏,教职工的思想观跟不上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
1. 2、管理经费短缺
较长期以来,房屋维修的资金紧张,来源单一,主要是来源于少量的房屋租金及学校行政拨款。由于住宅的维修工作量很大, 所以单凭有限的租金根本就不够用,为此学校每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此外,在各高校居住的还有大量外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外户比例逐渐增加,这部分人事实上也占了学校对居住区的投入资金, 学校建房越多, 投资管理的费用越大,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学校负担越来越重。
1. 3、住宅区的社区服务功能差
物业管理是一个整体, 它包括地产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绿化和其他小区服务。目前,高校居住区一般由学校后勤部门、街道、派出所及环卫等部门共同承担管理职能,由于多头分散管理,任不清, 各自为政, 遇事互相推委, 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健全的管理体制,各项管理工作难以到位,从而导致社区的整体服务功能差。
2、建立和发展高校物业管理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和发展物业管理体制,实现高校“小机关、大实体”的后勤改革目标, 使后勤管理逐步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和科学化。
2. 1、有利于高校住房改革, 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加强高校的宏观管理
有关职能部门变为服务性经济实体,以业养房,逐步减少高校事业经费的补贴,使学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上。
2. 2、有利于促进高校人事制度, 特别是后勤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物业管理实行行政机关企业化,用人引进了竞争机制, 内部按照聘用制上岗, 破除了干部和工人的界限, 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按劳取酬,按绩任职,培养了职工的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同时,发展了高校的第三产业,创造了就业机会
2. 3、有利于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教
本文关键字: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知识,物业管理 - 物业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