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

时间:01-27 20:28:13 浏览:6912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物业管理知识

  20多年前,深圳学习香港和国外的经验,在住宅区实施物业管理,开创了中国大陆物业管理的先河。20多年来,深圳物业管理行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深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新的有益探索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当前深圳已提出在2005年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深圳物业管理行业应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积极落实党的十六大的各项指示精神,为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再立新功!

  一、深圳物业管理的推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

  1979年,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在完成总体小康社会的建设之后,党的十六大又再次提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把它作为十六大报告的主题,世人瞩目。

  深圳物业管理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闯敢试,才得以顺利推行和迅猛发展。深圳物业管理成功的要素是法制化、专业化、市场化,这“三化”的意义不仅在实际上改革了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和房地产管理体制,而且在理论上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

  物业管理作为服务行业,需要完善配套各项政策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满意,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为此,深圳市政府早在1988年就颁布了《住宅区管理细则》;1994年6月,深圳市人大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物业管理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之后,深圳市政府及住宅局又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了20余件操作性强的配套细则和规章制度,构筑了深圳市物业管理生存和发展的法制基础,使物业管理能够按照较为完善的市场规则去运行、完善、提高。

  为满足居民群众对于住房居住水平、人居环境质素不断增长和提高的需求,从1989年房管所转制改企后,深圳市住宅局就着手进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包括建立培训中心,实施全员持证上岗政策,多种形式、大规模、全方位、长期地对全市物业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并由起初的各种岗位培训发展到今年的对各物业管理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的更具针对性的法规政策培训。全市物业管理企业员工持证上岗率平均达90%以上,小区、大厦管理处主任、部门经理以上人员9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通过市场配置物业管理资源,既是对业主合法权益的保护,又是对物业管理企业进步发展的深层次推动。深圳市住宅局在1992年即开始尝试将竞争机制引入物业管理市场,1996年后全面推行物业管理市场竞争,采取了系列措施完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的程序、步骤、规则及监督措施,培育市场,规范市场。

  通过法制化建设,专业化发展,市场化推动,深圳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圳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深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目前全市共有687家正式注册的物业管理公司,从业人员10万人,管理全市1亿3仟万平方米的各类物业。

  二、深圳物业管理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条件与基础

  深圳物业管理的推进与发展


本文关键字:物业管理  小康  物业管理知识物业管理 - 物业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