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8:00 浏览:6340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校园物管
(1)在服务质量监控方面,学校相对政府而言更为直接和有效,学校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对后勤服务信息进行搜集,并对后勤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
(2)学校对监控的结果能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监控的有效性。
(3)学校可采取一定的监督制约措施,控制服务价格;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后勤服务进行经济惩罚,直至勒令其退出学校市场等。
(4)可以发挥师生(直接消费者)的后勤服务质量监控作用。师生对后勤服务的监控具有即时性、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因此在新校区的后勤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对于具体的后勤服务内容、质量、价格等问题的监控作用,而且师生们直接参与监督,对缓解服务与被服务间的矛盾大有裨益。
(5)由于学校参与管理,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对经营者提供有关信息;
(6)可以把服务育人的功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指导,加强经营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既促进了经营管理,又增加了学生的理解,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2、对新校区后勤管理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性标准。该标准可借鉴社会行业标准,要科学合理、可以量化,使后勤保障服务规范、价格合理。但高校后勤服务离真正的社会化、市场化仍有较大距离,因为高校中的主要消费者是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经济尚不能自立、对市场的认知不足,家庭经济条件差别悬殊,其中有不少来自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的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再者,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带有公益性的。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积极支持高等教育事业,通过政府主导投资、协调和统筹,不仅为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吸引社会投资进高校,减轻学生的消费压力等,国家对从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提供了优惠的税收政策,这些方面体现了市场带有一定的公益性。高校后勤管理的指导性标准要把以上因素综合考虑,要把它作为评判后勤管理的公正、合理的评判尺度。只有这样,后勤服务才可以保证学生的根本利益,高校后勤的“姓教”特性才可以保证。
(二)“外来和尚”操办后勤,学校监督管理必须到位。 “外来和尚”操办后勤是新校区后勤管理的大势所趋,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在选择队伍上,学校首先应尊重和遵守高校后勤市场规律,选择后勤服务实体要公开招标,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将确有实力、管理能力强、业务技术较强、价格低廉的队伍招进来;二是学校管理者监管力度不能放松,要强化平时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检查、指导和沟通。严格按照物业管理方案,在人员、设备、技术指标等各方面逐项抓好落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各方依法监督”相结合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高校后勤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以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与效益,为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有力的保障。
(三)逐步建设完善配套的后勤服务设施,管理上取长补短,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富有浓厚的大学文化氛围的新校区。 新校区后勤服务设施大多由社会力量来承建,因投资方考虑较多的是利益,所以,对那些虽然能解决师生员工学习、生活条件,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但盈利较小的服务设施建设不到位。这就要发挥政府协调功能,督促投资方必须全方位建设后勤服务设施,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以便大家安居乐业。 同时,建设新校区,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需要,扩招进来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懒、松、散”在部分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有的教师功利思想严重,对教学任务应付了事,忙于“赶场”;学校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学校的人力物力都在满负荷运转,不同程度的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当代大学都市化、市场化、功利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忽略大学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高校新校区不仅硬件建设要跟上,服务设施要配套,还应该在管理上根据自己的特色,将学校本部的传统文化与新校区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校区文化氛围。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发展不平衡,各高校新校区后勤设施建设的渠道与模式不同,服务市场管理中的困难也不可能相同,因此,后勤管理不可能统一模式,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探索既符合国情、校情又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新校区后勤管理模式,已成为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关键字:后勤管理 校园物管,物业管理 - 校园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