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庭院有哪些诠释?

时间:01-27 20:29:29 浏览:6469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园林景观

    儒家思想对庭院有哪些诠释?

    李允在《华夏意匠》一书中指出,早在商代与夏代,甚至更古远的年代里,中国古人的“中心”观已经形成。起自于先秦的儒学经过以孔子为代表的先哲们几代人的努力已把这种居中向心的空间意识推向了顶峰,这“中心”在后来就演变为群体组合空间中的庭院。

    儒家的时空意识源于对“天”的观念,儒家主“动”,把“天”看作是整个宇宙生命“生生不息”的运动整体《, 易丰卦》中有“: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盈,与时消息”。把日、月的往来盈虚视为“天”的运动和时间进程的流逝,故孔子曰:“天言何哉? 四时行焉”,可见儒家“天”的观念,主要是一个时间观念时间极轴。《礼记中庸》中所谓:“上律天时,不袭水土”追求“阴阳为序”,亦旨在于建构时间进程的秩序,因此儒家时间极轴外化于环境,就是注重环境的序列和内在秩序,简言之,即从“天”、“时”中获得一种理想的空间秩序,故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长,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种居中向心的空间秩序,其内涵是反映儒家思想核心以及序位等级的“礼”。事实上,我国发现最远古的天文图和西安仰韶半坡聚落遗址,都表明一种共同的向心意识,天文图由锯齿纹状的外圆与内圆同心相套,实心的半圆与两两对称的“新月”围绕“十字”中心,构成旋转向心的动势,显示了古人最原始的向心时空意识;西安仰韶半坡聚落遗址,以大房子为中心,形成向心收敛的空间秩序 ,这种居中向心的原型意念,加上儒家时间极轴“礼”的整合,便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理性精神的基础 。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的时空意识在传统庭院形态演变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加强。临汉姜寨F14 ,其“内圆外方”的向心整合和次序关系;商代偃师二时兴二号宫殿遗址,由北墙和三面廊庑围合,形成凹聚向心的合院,主殿轴线虽不明确,但已显示出轴线序列的雏形;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为“一颗印”两进四合院形式,但仍可看出它与商代庭院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环绕中庭的长屋向庭内紧缩,廊庑已分化出室,旁夹厢房,并与堂相连,从而形成前后庭院 。明确的轴线中心秩

    序,丰富的空间变化,标志着四合院型制渐趋成熟。人类在表现一种理性意识的同时,亦表现出一种非理性意识,如果我们把儒家时间极轴视为庭院形态发展的一极,那么另一极就是以道家思想为特征的空间极轴。


本文关键字:儒家思想  园林景观工程建筑 - 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