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6:57 浏览:6590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园林景观
2.2 恰当利用植物质感的可变性
由于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以及观赏距离、人工修剪、环境光线或者其他景观材料的质感特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植物材料的质感,所以,植物的质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确定的。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植物质感的这种可变性,综合把握整体环境和非植物材料的质感,营造符合主题且具特色的景观。
近距离可以观察单株植物质感的细部变化,较远则只能看到植物整体的质感印象,更远的距离则只能看到不同植物群落质感的重叠、交织。环境中光线强弱和光线角度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质感效果。强烈的光线使得植物的明暗对比加强,从而使得质感趋于粗糙;相反,柔和的光线使得植物的明暗对比减弱,质感趋于精细。另外,通过修剪、整形等操作手段可以改变植物的轮廓和表面特征,进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也可以大大改变植物本身的质感。例如,绿篱的质感在修剪后由柔和变得硬朗,草坪的质感在修剪后由粗糙变得精细而富有弹性,盆景摘叶后叶片变得细小轻盈。而同种植物与不同材料对比也会产生不同的质感效果,比如书带草栽植于毛石砌作的种植池中显得精细,而栽植于抛光的花岗岩种植池中则显得粗糙。
如上图1所示,水池周围配以白色卵石,尽管柔美恬静,质感精细,却稍有冰冷感,正好能够凸现粗质感白蜡欣欣向荣的气象,也能与质感细柔的绦柳形成一种呼应。
而图2所示,桥面的地板采用了抛光效果的木材,给整个景观空间带来洁净简练之美,同时也与地板左侧草坪形成对比,原本质地细软的草坪在地板精细纹理的映衬下显得粗糙很多。整个景观地面均配置草坪,阴天背景和绿色草坪相映成趣,让这里的空间通透而又宽敞,中间规则地群植细质型的红桃绿柳,不仅丰富了景观的深度空间感,也增加了层次感,整个画面有一种朦胧淡雅感。
3 总结
利用植物质感表现景观时,不仅需要恰当搭配植物的自然质感,或者适当表现其人工质感,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植物色彩、姿态等其他因素,从整体出发,营造特点鲜明且丰富多样的景观。
植物造景初探
适当的重复和变化就会产生节奏和韵律。没有重复和变化便没有节奏韵律。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重视重复和变化的巧妙运用。如运用得当,置身其中就如同置身于一个音乐的世界,能使人充分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作为园林工作者,一直以来,笔者都在苦苦思索,究竟什么样植物景观才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植物素材要怎么样配置,其形成的景观才能让人身心身愉悦?最近几年,通过许多实例的比较,对这些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我想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平面设计要有造型
在绿化隔离带,道路分隔带或绿地等较大面积的绿化设计过程中,在做平面设计时要考虑怎么样去造型,因为如果没有造型,绿地往往显得过于单调和呆板。当然这种造型既可以是规则式的几何造型,如环形、圆形、棱形、半圆形、半环形、环带、半环带等等;也可以是不规则的自然造型,如云片状、浪花状、动物形等。规则式的几何造型做得较好的如钦州港的果鹰大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带的绿化造型,由机动车道到百机动车道依次是半圆形的铺地黄金,半环形的紫背万年青,半环形的黄素梅,半环形的美人蕉,半环形的龙船花(或鹅掌柴)。在这里,植物造型还需注意的是,在同一条道路或同一块绿地内造型基本单元(一个基本单元可包含几个几何图形)不宜过多,过滥,一般以1-3种左右为宜。
二、 立面设计要有层次
在道路分隔带,防护绿带等绿化地段,绿化设计也要体现出层次分明,高低有序的原则。具体来说,在离人视觉越近的地方就设计种植较低矮的树木或地被,在离人视觉越远的地方就应设计种植较高的树木。这样人看上去就产生高低层次感,这种高低不同的层次,数量上也应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一般以6-8层为宜,不宜过多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如南宁市民族大道的中间分隔带,从两侧向中央依次为第一层地被(高3-5cm)的马尼拉草,第二层草花为(高25-30cm)万寿菊,第三层为(高35-40cm)草花鸡冠花,第四层灌木为(高50-60cm)黄素梅,第五层为较低的(高150-180cm)黄金榕树墙,第六层为较高(高300cm)以上的垂叶榕树墙,第七层为高大(高600cm)的木棉树。这样的分层种植,让人感受到如同远近不同的高山叠翠,层次分明。在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立面层次过于简单则显得单调乏味,过于复杂则显得杂乱无章。
三、 季节更替有变化
在植物造型中也应该考虑到各种植物季相的变化特点,如常绿树与落叶树,以及花色、花期不同的树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间种。如北京香山的红叶,南宁青秀山的桃花等都是季相变化较为突出的例子。需要指出的是,在列植时,同一高度层次的植物选用的品种不宜过多,以2-3种为宜,而在片植或组团种植时则不受此限。
四、 相邻色彩有差异
在平面造型和立面层次的布置中特别要考虑的是相邻两种植物的区别,如叶形、叶质、树形、枝形、叶色等的区别,尤其是叶色的区别。因为植物的叶色是引起视觉区别的最重要因素,因而相邻两种植物的叶色区别越大越好,区别越大形成的层次感越强,从而产生的立体感也就越强,视觉效果也就越好。如黄素梅(翠绿色)与红继木(红色)相邻种植,就比黄素梅(翠绿色)与黄金榕(翠绿色)相邻种植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南宁市民族大道中间分隔带的绿化布置,由两侧向中间依次为绿色的马尼拉草,黄色的万寿菊,红色的鸡冠花,翠绿色的黄素梅,浅绿色的黄金榕,深绿色的垂叶榕。
五、 布置要有节奏和韵律
适当的重复和变化就会产生节奏和韵律。没有重复和变化便没有节奏韵律。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重视重复和变化的巧妙运用。如运用得当,置身其中就如同置身于一个音乐的世界,能使人充分感受其节奏和韵律。这里所谓的变化是指在基本种植单元内应包含2个以上树种,即同种树之间应适当地间植其他树种,以产生变化,避免呆板。具体来说,就是在同品种的两棵树之间应种植其他品种的苗木,如两棵乔木之间应种植一至几株灌木。而所谓重复是指,同一个基本种植单元应多次循环出现。如一段道路或连续的几片绿化区域之间,应适当地重复布置基本种植单元,以获取节奏韵律感。如南宁市民族大道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带的绿化布置,其基本种植单元是在两棵加拿利海枣之间种植两棵小叶榕,同时在两棵小叶榕之间种植三株七彩大红花,其布置形式为1株加拿利海枣+1株小叶榕+3株七彩大红花+1株小叶榕+1株加拿利海枣,地被以植草为主,这个基本种植单元在分隔带上多次重复出现,高低搭配,人坐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能感受至一种简洁明快、轻盈跃动的韵律感。两棵加拿利海枣间距较大,给人以松驰的节奏感,3株七彩大红花间距较小,给人以紧逼的节奏感,整个基本单元给人的感觉是疏密有致,简约轻快。特别应注意的是,基本种植单元的重复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少于3次不能形成节奏和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