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6:06 浏览:6229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控制方法摘要:解施工部署、制定测量放线方案1、从施工流水的划分、开工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暂时工程布置情况等方面
来源自合同范文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本工程是我公司的重点工程,施工测量控制工作将由一名测量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负责主持。
在本工程施工测量放线之前,除了检查好所有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工具外,还将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中的各部位尺寸关系;
2.制定各细部的放样方案;
3.准备好放样数据。
一、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1、从施工流水的划分、开工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暂时工程布置情况等方面,了解测量放线的先后次序、时间要求以及测量放线人员的安排。
2、根据现场施工总平面与各方面的协调。选好点位,防止事后相互干扰,以保证控制网中主要点位能长期稳定地保留。
3、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部署,制定切实可靠的测量放线方案。
4、根据场地情况、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按照便于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与标高控制网。
5、验线工作:各分项工程在测量放线后,应由测量工程师及专职质检员验线以保证精度、防止错误。
二、主轴线的控制
主轴线的控制采用日本索佳全站仪,型号为SET2010。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方格网,其中客房楼1轴、6轴、A列J列,会议厅控制7轴14轴、A列如图7-1-1所示。在建立方格网的过程中,点位布置要考虑便于方格网测量和施工定线需要,布设在建筑周围、次要通道或空隙处。这样能长期保存。
标桩的制作如图7-1-2所示,在标桩的顶站安装一块10×10cm的钢板,钢板下面焊有锚固钩,然后将其埋固于桩身混凝土之中。标板上最后标定点位时,在钢板上钻一个直径为1~2mm的小孔,通过中心区一个十字线。小孔周围用红漆画一圆圈,使点位醒目。
施工中,在标桩四周打入保护桩,在上面围绕铁丝,对测量标桩加以保护,防止受毁坏。
三、主轴线的竖向传递
本工程竖向轴线的引测,主要是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其中,以建筑物轮廓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投测更为重要。施工中对竖向偏差的要求高,为了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
地下室施工结束后,在砼板面安置激光基点,用200×200×10mm的钢板焊接锚固钩,设置到预定位置,用经纬仪投测各级轴线,定出如图所示激光基准点。在钢板上凿刻一小圆心即为激光控制点。在施工控制中,将铅垂仪架在这些激光基准点上对中、整平。在板面预留的激光洞孔盖上一块接收靶,然后使激光器起辉放光,光斑显示在接收靶上。
为了保证激光控制点的准确性,在每次施测之前必须检查铅垂仪,使其激光点和十字丝中心点重合。另外为了消除竖轴不垂直水平轴的误差,需绕竖轴转动照准部,让水平度盘分别在0°、90°、180°、270°四个位置上,观察光斑变动位置,并作标注,若有变动,其变动的位置成十字的对称型,对称连线的交点即为精确的铅垂中点,如图7-1-3所示。重复此方法投出其余的激光点。检查无误后可弹墨线,作为放线依据。
四、高程的控制
在施工场地四周建立一水准网,水准网的绝对高程应从附近的高级水准点引测,引用的水准点应经过检查。联系于网中一点,作为推算高程的依据。
为了保证水准网能得到可靠的起算依据,为了检查水准点的稳定性,将建立一个水准基点组,此水准基点由三个水准点组成。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现有变动的可能时,将全区水准网与水准基点组进行联测,以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变动。
五、高程的传递方式
1、高程向下传递方式
在进行地下室施工时,高程的传递采用图7-1-4所示方法,在坑边架设一吊杆从杆顶向下挂一根钢尺(钢尺0点在下),在钢尺下端吊一重锤,重锤的重量应与检定钢尺时所用拉力相同。为了将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HA传递到坑内的临时水准点B上,在地面水准点和基坑之间安置水准仪,先在A点立尺,测出后视读数a,然后前视钢尺,测出前视读数b,接着将仪器搬到坑内,测出钢尺上后视读数c和B点前视读数d,则坑内临时水准点B之高程按下式计算:
HB=Ha+a-(b-c)-d
在传递高程过程中,为了保证精度,可测三次,每次错动钢尺3cm~5cm,共测三次,当高差误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
2、高程向上传递方式
为了保证高程向上的有效传递及精度要求,本工程采用两种传递方式,即:钢尺竖向传递法及双向经纬仪法。
(1)钢尺竖向传递法
±0.000以上高程(标高)传递,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井筒等向上竖直引测。一般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交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
引测步骤如下:
a先用水准仪根据固定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大多测+1.000m标高线)。
b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1.000m高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做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c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为了提高精度,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a、测设水平线时,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直接用红铅笔标出视线标点。这样能提高精度1~2mm。
b测设标高或水平线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等长。
c、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d、为防止标高(高程)偏差积累数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要严格控制各层标高,不得超限。均应以原起始点传距,尺身保持垂直,整尺传递,绝不能逐层传递,避免积累误差。
通过上述办法,使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且不应大于±10mm。
(1)双向经纬仪法
a、如图7-1-5所示,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