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8:00 浏览:6680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工程管理
图14-4-5
墙体砼浇筑完后墙上口需找平,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添减砼,将墙上表面砼找平,高低差控制在10mm 以内。
10、梁、板混凝土施工
10.1、梁、板砼应同时浇筑,混凝土泵管必须用马凳支撑,不得直接放在钢筋上,浇完混凝土后,及时将马凳移走并用振捣棒补振密实。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砼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10.2、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砼用塔吊吊斗浇筑,并用φ30 振捣棒振捣。保证做到不漏振、不过振,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以及预应力筋。振捣后用钢叉片检查梁端及柱头混凝土是否密实,不密实处人工叉捣到密实。
10.3、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但是不应超过30mm,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拖动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刮杠刮平,浇水后再用木抹子压平、压实。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抹平。浇筑板砼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砼。
10.4、梁、板后浇带
图14-4-6
在浇筑后浇带砼之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剔除表面上松动砂石、软弱混凝土层及浮浆,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不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并在施工缝处铺30mm 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砼。
10.5、反梁等结构错高差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时应按先低后高的顺序进行,高差较大时应待平面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浇筑立面混凝土,要保证高差部位混凝土浇筑时不会从下部反浆又不出现冷缝。
11、楼梯施工
因本工程楼梯可与主体结构同时浇筑,施工时由下至上缓慢浇筑,已浇筑完的踏步人工抹平,并做好成品保护。
12.混凝土的养护
12.1 梁板混凝土初凝后及墙柱混凝土拆模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工作,严防脱水和收缩裂缝的产生。
12.2 水平结构混凝土采用浇水并覆盖塑料膜保湿的方法养护,竖向结构派人洒水,保持其湿润,预应力梁侧面拆除后喷涂养护液,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 天,预应力结构养护时间不少于14 天。
12.3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 前(根据同条件试块试压数据),不得在其上堆料及安装模板。
12.4 冬期施工养护方法应根据环境进行调整,具体方法详冬施方案。
13.质量保证措施
13.1 柱顶、墙顶混凝土浇筑完后需将表面浮浆剔除,露出石子。
13.2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钢筋根部派专人用木抹子挫抹,保证平整度,板面用大杠找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抹面,减少开裂。
13.3 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要求混凝土密实,面层平整,阴阳角的棱角整齐平直,梁柱结点或楼板与墙体交角、线、面清晰,无漏浆,无烂根、无错台、无夹杂物、无裂缝,且气泡分散。
13.4 混凝土在拆模后必须保持原貌,不准做剔凿、磨、抹等处理。如产生较大质量缺陷,必须汇同设计、业主、监理各方核查研究后按拟定的方法处理。
13.5 混凝土施工要按规范要求留置试块,进行抗压、抗渗试验。并抽取总组数的三分之一做见证实验。
13.6 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
13.7 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见表14-4-2。
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 表14-4-2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0
尺量
柱、墙、梁
5
2
标高
层高
±5
水准仪、尺量
全高
±30
3
截面尺寸
基础
±5
尺量
柱、墙、梁
±2
4
垂直度
层高
5
经纬仪、吊线、尺量
全高
H/1000且≯30
5
表面平整度
3
6
角、线顺直
3
线尺
7
预留洞口中心线位置
5
拉线、尺量
8
预埋件、管、预应力筋支承板中心线位置
3
拉线、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