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智能大厦防火系统

时间:01-27 20:29:16 浏览:6781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安全施工

  1.离子感烟式火灾探测器

  离子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是采用空气离化火灾探测方法构成和工作的,通常只适用于点型 火灾探测。

  感烟电离室是离子感烟探测器的核心传感器件。电离室两极间空气分子受放射源不断放 出的α射线照射,高速运动的α粒子撞击空气分子,从而使两极间空气分子电离为正离子和负离子,这样,电极之间原来不导电的空气具有了导电性。此时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 的有规则运动,使电离室呈现典型的伏安特性,形成离子电流。

  电离室可分为双极性和单极性两种结构,整个电离室全部被α射线照射的称为双极性电 离室;电离室局部被α射线照射,使一部分形成电离区,而未被α射线照射的部分成为非电离区,从而形成单极性电离室。一般感烟探测器的电离室均设计成单极性的。当发生火灾时 ,烟雾进入电离室后,单极性电离室要比双极性电离室的离子电流变化大,可以得到较大的电压变化量,从而提高离子感烟探测器的灵敏度。

  当有火灾发生时,烟雾粒子进入电离室后,被电离部门(区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被吸附到烟雾粒子上,使正、负离子相互中和的几率增加,从而将烟雾浓度大小以离子电流的变化 量大小表示出来,实现对火灾参数的检测。

  根据探测器内电离室的结构形成,离子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可分为双源和单源感烟式探测 器。

  (1)双源式感烟探测器原理。在实际设计中,开室结构、且烟雾容易进入检测用电离室,与闭室结构、且烟雾难以进入的补偿用电离室反向串联,检测室工作在其特性的灵敏区, 补偿室工作在其特性的饱和区。无烟时,探测器工作点在A,有烟时在B点,电压差△V的大小反映了烟浓度的大小。经电子线路对△V的处理,可以得到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度,从而 确认火灾发生。

  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中,电子线路的选择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信号处理方式,从而构 成不同形式的离子感烟探测器。例如,电子线路选用值比较放大和开关电路,可以构成值报警式离子感烟深调器;选用A/D或A/F转换和编码传输电路,可以构成编码型类比感烟 探测器;选用A/D转换、编码传输和微处理单元电路,可以构成分布智能式感烟探测器。

  采用双源反串联式结构的离子感烟探测器,可以减少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条件变化 引起的对离子电流的影响,提高探测器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工作稳定性。

  (2)单源式感烟探测器原理。其检测电离室和补偿电离室由电极板P1,P2和PM 等构成,共用一个放射源。在火灾探测时,探测器的烟雾检测室和补偿室(内室)都工作在其 特性的灵敏区,利用PM电位的变化量大小反映进入的烟雾浓度变化,实现火灾探测。

  单源式离子感烟探测器的烟雾检测室和补偿室在结构上基本都是敞开的,两者受环境变 化的影响相同,因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抗潮能力方面,单源式离子感烟探测器的性能比双源式要好得多。单源式离子感烟探测器也有值放大、类比判断和分布智能等 结构类型和信号处理方式。

  2.光电感烟式火灾探测器

  根据烟雾粒子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光电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可分为减光式和散射式两 种。

  (1)减光式光电感烟探测原理。进入光电检测暗室内的烟雾粒子对光源发出的光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使通过光路上的光通量减少,从而使受光元件上产生的光电流降低。光电流 相对于初始标定值的变化量大小,反映了烟雾的浓度,据此可通过电子线路对火灾信号进行值比较放大、类比判断处理或数据对比计算,通过传输电路发出相应的火灾信号。

  减光式光电感烟火灾深测原理可用于构成点型探测器,用微小的暗箱式烟雾检测室探测 火灾产生的烟雾浓度大小。但是,减光式光电感烟探测原理更适于构成线型火灾探测,如分离式主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2)射光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原理。进入暗室的烟雾粒子对发光元件(光源)发出的一定波长的光产生散射(按照散射定律,烟粒子需轻度着色,粒径在大于光的波长时将产生散射 作用),使处于一定夹角位置的受光元件(光敏元件)的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此光电流的大小与散射光强弱有关,并且由烟粒子的浓度和粒径大小及着色与否来决定。根据受光 元件的光电流大小(无烟雾粒子时,光电流大小约为暗电流),即当烟粒子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散射光的能量就足以产生一定大小的激励用光电流,可用于激励外电路发出火灾信号。

  散射光式光电感烟探测方式只适用于点型探测器结构,其遮光暗室中发光元件与受光元 件的夹角在90°~135°,夹角愈大,灵敏度愈高。不难看出,散射光式光电感烟的实质是利用一套光学系统作为传感器,将火灾产生的烟雾对光的传播特性的影响,用电的形式表示 出来并加以利用。由于光学器件的寿命有限,特别是发光元件,因此在电光转换环节多采用交流供电方案,通过振荡电路使发光元件产生间歇脉冲光,并且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多采用 红外发光元件——砷化镓二极管(发光峰值波长0.94pm)与硅光敏二极管配对。一般来说, 散射光式感烟探测器中光源的发光波长约0.94pm,光脉冲宽度10pm~10ms,发光间歇3~5s,对粒径0.9~10pm的烟雾粒子能够灵敏探测,而对0.01~0.9pm的烟粒子浓度变化无反映。

  3.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感温式火灾探测器根据其作用原理分为3类。

  (1)定温式探测器。定温式探测器是在规定时间内,火灾引起的温度上升超过某个定值时启动报警的火灾探测器。它有线型和点型两种结构。其中线型是当局部环境温度上升达到 规定值时,可熔绝缘物熔化使两导线短路,从而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点型定温式探测器利用双金属片、易熔金属、热电偶热敏半导体电阻等元件,在规定的温度值上产生火灾报警信号 。

  (2)差温式探测器。差温式探测器是在规定时间内,火灾引起的温度上升速率超过某个规定值时启动报警的火灾探测器。它也有线型和点型两种结构。线型差温式探测器是根据广 泛的热效应而动作的,点型差温式探测器是根据局部的热效应而动作的,主要感温器件是空气膜盒、热敏半导体电阻元件等。

  (3)差定温式探测器。差定温式探测器结合了定温和差温两种作用原理并将两种探测器结构组合在一起。差定温式探测器一般多是膜盒式或热敏半导体电阻式等点型组合式探测器 。

  4.感光式火灾探测器

  感光式火灾探测器主要是指火焰光探测器,目前广泛使用紫外式和红外式两种类型。紫 外火焰探测器是应用紫外光敏管(光电管)来探测0.2~0.3pm以下的由火灾引起的紫外辐 射,多用于油品和电力装置火灾监测。红外火焰探测器是利用红外光敏元件(硫化铅,硒化铅、硅光敏元件)的光电导或光伏效应来敏感地探测低温产生的红外辐射,光波范围一般大 于0.76pm。由于自然界中只要物体高于绝对零度都会产生红外辐射,所以,利用红外辐射探测火灾时,一般还要考虑燃烧火焰的间歇性形成的闪烁现象,以区别于背景红外辐射。燃 烧火焰的闪烁频率一般约在3~30Hz。

  5.可燃气体探测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安全管理  建筑  智能  安全施工工程建筑 - 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