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1-27 20:26:18 浏览:6674次来源:http://www.fangxiucai.com分类: 园林景观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在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虽然是在纽约宣誓就职的,但他深感美国的特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费城等,早已不适宜作为居民理想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他抛弃了纽约和费城,而另建华盛顿特区作为首都(当今中国现代化理想城市的建设者,正在热衷于抄袭摩天大楼集中的香港模式,而香港模式又不过只是过时的纽约模式的拷贝)。并于1801年,将首都从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945年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核污染危害波及全球。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个新的学科、新职业,就是在上述人类环境危机不断严重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当时,世界各发达国家的LandscapeArchitects们多次集会,酝酿针对L.A.这一新的学科,成立一个国际同行联合会,以促进这一新学科的发展。最后终于在1948年9月,在英国剑桥召开了这个国际学术团体的成立大会,将这个国际组织定名为"InternationalFederation。fLandscapeArchitects"(缩写为"IFLA")。章程规定,这是一个非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国际学术团体。迄今,该联合会已有50多个国家的学术团体参加,总会没在法国巴黎,下设三个分会。IFLA只吸收代表一个国家的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并作为理事。如果这个国家的学会不参加团体会员,则由IFLA选一位该国有成就的学者作为个人理事。由于某些原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尚未能加入IFLA,所以笔者从1983年至今,一直是IFLA总会的个人理事。对于20世纪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学科和职业,IFLA在其章程的宗旨中是这样阐述的:"鉴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是要建立在人们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和明智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又由于那些增长的人口,加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能力,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上、经济上和物质上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由于为了满足那些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致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这就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密切联系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专门经验。这些专门的合格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们已在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个专业的实践工作中找到了。"这就是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个学科和专业的现代概念。
2.3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与LandscapePlanning
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Conference。nEducationForLandscape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重点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景观。"这个国际大型学术会议,是由联合国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IUCN),EXXON教育基金会和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大会邀请了26个国家88名国际著名学者参加讨论,其中特邀了19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笔者也是其中之一。笔者接到大会寄来的邀请信中明确地阐述了关于Landscape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次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在论文报告中,还选拔出2名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典范,笔者是其中之一。根据这次大会阐述的LandscapePlanning的含义,笔者把它意译为"大地规划",认为它是这个行业的具体工作,而且这一学科的最现代观念已经扩展到"地球表层规划"了。所以在18世纪,人们把LandscapePlanning泽作"景观规划"是可以的,但到了21世纪,还是那样翻译的话,就不确切了,与国际学术界就很难接轨了。
3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3.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典范
国际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的第一任会长和终生名誉会长英国杰列科爵士(SirG.AJellicoe)曾经在1985/861FLA年报发表论文《伊甸园的探索》(1985~1986的IFLA年报发表的沦文)中说:·关于园林甚至大地(Landscape)的文化,全世界都是建立在以下三大文化主流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是中国,第二是西亚,第三是希腊。特别是中国,她的这种特有文化,是从她自己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后来传到日本。到了18世纪中叶,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时正是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开始蔓延的时期)杰列科又说:"这是一种艺术,它是在如下“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艺术,那就是:“人只是大自然有机组成部分中的一部分(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是和大自然自身一样,在没有达到他的极限之前,他作为大自然从属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这种中国哲学会使“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保持一种非常平静与安定的状态。还有真正令人激动的是大自然的奇景,例如,扑面而来的暴风骤雨,随风起舞的树木,轰隆泻落的飞瀑,它们使我们平静的生命之流,激起了阵阵波澜。又如中国文人在园林中种植芭蕉,是为了倾听雨打芭蕉的曲调。在中国或口本茶庭中产生的这种对自然美的敏悟,是西方人所不能领悟的。"3.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国都中心建设大园林的国家
全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以外,从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到罗马帝国,在城市中心,一般都是没有园林的,城市的皇宫和民居也很少树木和园林。现在我们见到的意大利威尼斯,实际上是一座建筑密集的石头城,城市中的圣·马可(SLMark“sSquare)广场,全是石材铺装的地面,没有草地,也没有树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威奇欧广场(PalazzoVecehio)、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都只有雕塑、喷泉,而没有树木和花草。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大广场,也是一棵树也没有的花岗石铺装场地。(遗憾的是当今最理想的花园城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在国家高等法院前依然移植了一个圣·彼得广场,这种新瓶装旧酒的习惯思想,是多么的顽固啊!)。这些广场都是城市热岛效应的热源,会恶化舒适的城市小气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至少在公元前100多年)在城市中,或城市中心建设大型园林的国家。当今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正在向中国学习;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却正在风靡一种喷水、雕塑的花岗石广场,一棵大树也没有,使城市变成热岛,并把这种古老落后的设计标榜为现代化新思潮。中国历代皇城中心,建有大型自然山水园林,仍然保留至今的,便是元大都大内的西苑,即西方所称的海宫。西苑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北海和中海,面积近2000亩(约133hm2),水面名为太液池,池中小山名为蓬莱山,上建广寒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Polo)在此朝见蒙古族皇帝,他把这座海官惊叹为神仙宫阙。
元大都宫城内除了西苑,另外在大内之北,尚有御苑,西苑之西还有前苑、后苑,园林面积达到宫城内总用地面积的近40%。到了1420年,明朝在北京建成紫禁城,并修建皇城。把元大都的西苑向南扩建了南海,成为三海",总面积近3000亩(约200hm2),约为紫禁城面积的2倍。中国历代都城中心园林面积大大超过广场用地,这是一种进步现象。西方在城市化以后,都仿照中国在大都市中心建设大园林。例如美国纽约曼哈顿建了5000亩(约333hm2)中央公园,华盛顿D.C.建了36000余亩(约2400hm2)首都公园。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建了近20000亩(约1333hm2)园林。
3.3中国的杭州与西湖是全世界最早、最美的园林城市(GardenCity)
园林城市(GardenCity)是令人类人居环境(ekistics)的最高理想。GardenCity这个名词,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名词?是因为他们没有GardenCity。如果世界上别的国家也没有GardenCity,那么也造不出这么一个新名词来。12世纪,全世界没有第2个国家有像中国南宋的都城杭州(临安)与西湖大园林互相环抱而构成世界上最早、最美、也是全世界惟一的GardenCity,被马可·波罗称赞为"最美丽华贵之城"。
本文关键字:风景园林 园林景观,工程建筑 - 园林景观